WFU

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速讀相關閱讀筆記



作者:王姿文


隨著資訊爆炸,資訊焦慮隨之產生,在某次三五好友的討論中,開啟了學習速讀的旅程。期間選取並閱讀了若干速讀相關工具書,便在此與大家分享些心得。




速讀技巧



速讀技巧在安藤一郎的 《速讀力,3 週學會終身受用的速讀力》中,有許多關於速讀技巧、擴大閱讀視野的訓練與介紹。

其中也有提到,要形成速讀的能力,主要有三大面向:

  • 快速看過文字的 眼力 (最易進步)
  • 快速明白內容的 理解力
  • 正確記住大量內容的 記憶力 (最難提升)

但其中的記憶,才是真正掌握速讀的關鍵。畢竟將視野放大、理解該範圍內的文字的技巧,經過大量練習後大多能掌握、但要將這些內容轉為記憶,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

閱讀量越大,基礎知識越豐,閱讀新的書籍時,則讀的簡單記得輕鬆。而速讀的目的,在於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資訊,並將之應用在生活中。



雪球速讀法



 雜學資料庫 

宇都出雅巳的《雪球速讀法》是目前速讀書籍中,最喜歡的一本。其中有提到所謂的速讀能力:

雜學資料庫 (知識、資訊、經驗) * 速讀技巧 = 速讀能力

習慣閱讀比速讀技巧重要。畢竟學再多技巧,如果完全不曉得書中內容相關的知識,困難的書依舊不會變簡單。畢竟在閱讀時,讀的不是書,而是大腦內的資訊。這便解釋了為何讀外文書總是不如母語書籍快速。即使將資訊快速輸入,大腦也不會運作比較快。

有一派理論有提出:可以利用速讀將大量資訊塞入大腦,強迫大腦處理,增加大腦活性,加快大腦運作速度,以理解文章內容。

但是即使能聽懂四倍速的聲音,也不表示頭腦的運作速度可以答到原來的四倍。只有雜學資料庫累積越多的人,閱讀速度才能隨之加快(理解快)。

因此雪球速讀法基本概念在於: 高速 + 大量循環

閱讀快,所以能多次閱讀
--> 重複多次閱讀,所以能讀更快
--> 能讀更多書,資料庫更大,速讀技巧更易發揮
--> 讀更快更多,累積更大資料庫......

所以在接觸閱讀一個陌生領域時,或許可以考慮在同一時段中,把同樣領域的書籍放在一起閱讀,從入門書開始,避免一開始就去讀專業書籍,便能有更全面而有效率的學習。


 速讀的本質 

市面上很多速讀都是基於讀書 = 下載,但是真的只要能將資料都下載下來,大腦就會自己想辦法處理?

或許速讀不是在審視一本書,而是在審視閱讀中的自己。

人類的大腦和電腦不一樣的地方在於,閱讀時,讀者並非從書本上單方面下載資料,而是讓書本與讀者間產生共鳴。

積讀活用書本與讀者的資料庫,使兩者間產生交互作用,引起共鳴,才是速讀的本質。


其他閱讀流派



 NLP 速讀術 

前一陣子 NLP (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) 正夯,相關的閱讀方式也應運而生。

松島直也在 《 NLP 速讀術》 中,提到依序以高速閱讀 (潛意識閱讀為主)、關鍵閱讀 (意識閱讀為主,找關鍵字)、重點閱讀 (意識與潛意識各半) 來看書。

簡單來說,就是先看過整體後,再依關鍵字找到重點閱讀,最後再以 發展行動 來加深記憶的閱讀法。

最大特色便是進入身心結合的 高表現狀態 後的 捨讀 模式。(酷吧,超玄的)


 影像閱讀術 (photo reading) 

Paul Scheele 的影像閱讀術 (photo reading) 中,則提到可以將書中內容看作影像,一頁一秒用眼睛拍下後存在腦中,不讓自己意識到自己在讀書,讓大腦在不知不覺中處理視覺資訊,無意間將龐大資料印在腦中。再藉由重複閱讀將印在腦海的內容提取出需要的資訊。

不過這樣的作法只是下載資訊,並提取自己已有的資訊,有可能會自以為了解內容。如果自己的相關知識量不足、或者是書籍內容過於艱澀,則有可能會失敗,或憑著自己的知識,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內容,進而得到錯誤的結論。

畢竟理解和誤解只有一線之隔。


 槓桿閱讀術 (leverage reading) 

槓桿系列的暢銷作家本田直之,提出的《 槓桿閱讀術 (leverage reading)》,把閱讀看作一種槓桿投資行為,希望能以最小的投資,得到最大的成果。

論述看起來相當的新奇,但仔細看來,和雪球閱讀的概念其實大同小異,藉由快速而大量的閱讀來獲取新知。



後記



在閱讀方法學這塊領域,自己還在摸索當中,不過目前最為認同的觀點,在於閱讀的目的是在建立自己看世界的方法,一旦對世界的知識體系建立了(鋼骨架構),閱讀就只是砌磚堆疊,時時更新裝潢而已。

不過另一方面要注意的,在於尚未建立知識體系之前,過度重視效率的略讀與捨讀,要小心可能會有自以為是的錯誤解讀......